育苗养殖

海参起源
育苗养殖
海参种类
海参营养

海参的病害及防治

日期:2020-07-10 点击数: 

       随着海参养殖的迅猛发展,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不少科研单位对海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其中,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在国内首次对养殖刺参的疾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查明了刺参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疾病和病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77f7a129-f7b9-4773-8d72-92062cb6e2a2.jpg

一、刺参育苗期的主要病害

1.    烂边病

      多在每年6〜7月份耳状幼体阶段发生,死亡率较高。

      症状: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渐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死亡。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烂边病的致病源之一。药敏实验表明,呋喃类抗菌素对该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10-6的剂量可治愈此病。

2.    烂胃病

      多发生在大耳状幼体后期,幼体培育密度大时更容易发生,死亡率高达90%。

      症状: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糜烂最终导致幼体死亡。

      一般认为饵料品质不佳、活饵料营养单一或投饵量过大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细菌感染也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一方面投喂新鲜适口的饵料,另一方面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水中细菌数量,配合使用呋喃类抗菌素(3〜5)×10-6药浴有良好疗效。

3.    化板病

      此症又称化板病、脱板病、解体病,多在樽形幼体向五触手幼体变态和幼体附板后的稚参时发生,是育苗后期危害最为严重和普遍的一种流行病。该病传染性强、发病快,数日死亡率可达100%。

      症状: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并逐渐沉落池底。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面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

      现已鉴定出一株弧菌为致病菌之一,另外尚有数株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此症。

      防治措施:一方面,采取二次沙滤或紫外线消毒的方法,并及时消除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适时倒池,减少水中的病菌数量;另一方面,重视投饵的质量和数量,特别是通过消毒确保海泥和鼠尾藻饵料不含病原,发现病情,在池中泼洒喹诺酮类抗菌素。

4.    气泡病

      多在耳状幼体培育期出现,死亡率较低。

      症状:幼体体内吞有气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

      一般认为该病是由于充气量过大使幼体吞食气泡所致,可通过调整通气量或间歇通气予以解决。

60b60c87-2600-4e34-958b-9f5e411cde27.jpg

二、幼参及养成阶段的病害

      当前养殖刺参最常见的疾病是“腐皮综合征”,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危害最为严重。幼参及养成期海参均可被感染发病,但幼参的感染率、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成参,每年的1〜3月份养殖水体温度较低时(8℃以下)是发病高峰。

      初期感染的病参多有摇头现象,口部出现局部感染,表现为触手黑浊,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口部肿胀,不能收缩与闭合,继而大部分海参会出现排脏现象;中期感染的海参身体收缩、僵直,体色变暗,但肉刺变白、秃钝,口腹部出现小面积溃疡,形成小的蓝色斑点;感染末期的病参病灶扩大,溃疡处增多,表皮大面积腐烂,最后导致海参死亡,溶化为鼻涕状的胶体。

      根据对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和研究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为优势菌,感染后期由于刺参表皮受细菌的侵蚀作用形成体表创面,易于使霉菌和寄生虫富集和生长,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剧海参的死亡。

      在患病刺参体内,尤其是在呼吸树的中央腔内,镜检可发现大量的纤毛虫,纤毛虫虫体附着在刺参呼吸树内皮构成的呼吸膜上。细菌大量繁殖是导致养殖刺参发病的直接原因。由于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数量也随之大增,大量纤毛虫随海水由泄殖腔进入呼吸树,虫体集聚在呼吸树的中央腔内,阻碍了腔内海水正常流动;另一方面,纤毛虫附着在呼吸树的内皮层上,减少了呼吸树内呼吸膜的有效面积,导致刺参呼吸障碍,由此进一步影响刺参的各项生理机能,从而使刺参抵抗力下降。

      造成腐皮综合症的病原菌及寄生虫广泛存在于海水环境中,虽然使用抗生素抑制病菌的泛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尚需从改善养殖环境入手,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刺参感染多由细菌引起,但是2005年科研人员在大连地区患病刺参体内不仅检测到大量细菌,还检测到一种球状病毒颗粒且病毒粒子的检出数量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两种病原的原发性与继发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柯亚夫. 海参的研究

牟绍敦,李元山,王颖.我省海参增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林治术,郑炯,曹志海.2003海参增养殖技术

原承龙.刺参围网养殖技术试验

王印庚,荣小军,张春云,孙素凤.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邓欢.刺参体内的新病原

战文斌,俞开康.海参和海胆的疾病

刘晓云,范瑞青,谭金山,高澜.纤毛虫与养殖海参的“腐皮综合症”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 海参人工育苗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辽参网